海边的木子

连接真实,连接过去

《第三帝国史》

SAM0TA / 2022-04-01


书籍信息


第一章 希特勒上台执政暴力夺权还是挤占国会?

第二章 德国的纳粹化

第七节 清洗冲锋队

第三章 极权主义政治体制

第四节 保护中小企业与经济集中化

第五节 国家干预机制

第六节 企业领袖—追随者模式的“企业共同体”

第二节 社会组织网络

第六节 总体战与闪击战思想的确立

第七节 为毁约扩军服务的纳粹外交

感想

二战时期,日本反共,轴心三国反共。国内的主流解释集中在意识形态的冲突上,但是国际形势的权衡可能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。以日本为例,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际地位孤立的情况下,打出反共的旗号可以拉拢德国,又不至于同英美两大强国交恶。尽管从某种角度来说,这种外交权衡本质上还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非单纯的经济军事考量,但个人认为,因时度势趋利避害的手段更为显性一些。
因此,往后看待问题,万不可全部归结为意识形态上,得从多个角度考虑。前者的做法更多是一种思维懒惰罢了。